豫让是自古以来公认的忠臣义士本篇先扬后抑责备豫让不能扶危于智
豫让是自古以来公认的忠臣义士,本篇先扬后抑,责备豫让不能扶危于智氏未乱之先,而徒欲伏剑于智氏既败之后,见解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28,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28,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28。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29,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29,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名:用作动词,称为。
忠告善道(dǎo):诚恳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出自《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道,先导,引导。
俾(bǐ):使。
简策:这里指史书。古代没有纸笔,把文字刻在竹片上称为“简”,把简连缀起来称为“册”。
眩(xuàn):迷惑。炫:炫耀。
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树立自己的功名节操奉事君主,既然称君主为知己,就应当拿出全部的智慧和谋略,忠诚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在祸患还没有显露的时候就加以消除,在动乱发生前就维持住政治上的清明安定,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全,君主平安无事。活着是有名的臣子,死后为上等的鬼魂,美名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光辉照耀史册,这才是值得赞美的。如果遇到了知己,不能在没有发生变乱之前拯救危难,却在已经失败之后献出自己的身躯为君主去死,故意骗取好的名声,迷惑震撼世俗之人,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29,及赵襄子杀智伯29,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29,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29,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29,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段规之事韩康29,任章之事魏献29,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郗疵之事智伯29,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30,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30,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30。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豫让:春秋末年人。曾为晋国贵族范氏、中行(hánɡ)氏家臣,后投奔智伯。在赵、魏、韩三家贵族灭智氏之后,他屡次刺杀赵襄子未遂,伏剑自杀。智伯:春秋时晋国贵族,曾联合韩、赵、魏三家吞并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后与赵襄子因土地发生矛盾,引起战争,被赵、魏、韩所灭,并三分其地。
赵襄子:即赵孟,春秋时晋国贵族。
漆身吞炭: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谋刺赵襄子,就漆身改变形貌,吞炭改变声音。
斩衣三跃:赵襄子出行的时候,豫让伏于桥下谋刺,但是被俘获了。豫让请求用自己的剑刺击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答应了,把衣服给了他。豫让举着衣服,持剑三跃,呼天击之。做完这一切,豫让自杀了。
中行氏:复姓中行。春秋时晋国大夫荀林父因掌中行军,后遂以官为姓。豫让曾经做过中行氏的家臣。
- kn90口罩和kn95口罩哪个可以防病毒 口罩kn95和kn[图]
-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图]
- 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图]
- 成六艺把《诗》与《乐》都列入儒家“六艺”“六艺”指《[图]
- 南斗星宿名夏季位于南方上空溶溶本指水流盛貌弥漫连绵不断【评点[图]
-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图]
- 弗(fú)通“茀”除草《诗·大雅·生民》“茀厥丰草种[图]
- 四十二章(论道)四十三章(治国)四十四章(养生)四十五章(修[图]
- 非人情管仲认为竖刁、易牙、开方三者不合人情相传竖刁为进齐宫而[图]
- 先儒非之“既诚矣心焉用养邪?荀子不知诚”(程颐《二程外书》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