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己首先要接
师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己首先要接受教育,既要具有较高的学问知识,又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陆陇其在长期的从教生涯中总结出了教师应当遵守的五条行为规范:“人品端正”“认真教训”“有坐性”“勿责备供给”“弗滥接客、拜客”。其中,“人品端正”“有坐性”属于对教师道德修养的要求,“认真教训”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要求,“勿责备供给”属于对教师薪酬待遇的要求,“弗滥接客、拜客”则是对教师人际交往的要求。做到以上五点,就可以去做私塾先生了。此外,陆陇其还特别提醒私塾先生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服侍馆僮,弗与闲谈”;二是“若遇主人好,束脩弗消讨;若遇主人不好,束脩必要讨”。第一点是为了保持师道尊严;第二点是为了保障教师权益。陆陇其的五点行为规范和两点特别提醒,表达了他对私塾先生的殷切希望,体现了他对祖国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122. 宽严训
国子先生坐于退食①之堂,诸生侍先生。曰:“小子来,我问汝,吾之为教也,宽乎?严乎?”有对曰:“宽,诸生感而不忘也。”先生曰:“不然,吾不宽也。”又对曰:“先生严,诸生畏威而不敢犯也。”先生曰:“不然,吾不严也。”又有对曰:“先生宽严得中。”先生曰:“不然,我不宽严得中也。”诸生咸请问之。先生曰:“我岂不自知与?而以问诸生者,特试之耳。诸生未之达②也。我语汝:夫宽施诸率教③者,严施诸不率教者也,何有定用?使务为宽,则固有不率教者焉,不亦纵④乎?使务为严,则固有率教者也,不亦苛⑤乎?使务为宽严得中,则固当有全用宽者焉,不亦失严之半乎?有当全用严者焉,不亦失宽之半乎?故诸生全率教者则全用我宽,全不率教者则全用我严,率教者多则多用宽,不率教者多则多用严。又就一人而言,始而率教则用我宽,继而不率教则用我严,终而又率教则仍用我宽也。始而不率教则用我严,继而率教则用我宽,终而又不率教则仍用我严也。一分率教,我有一分之宽;一分不率教,我有一分之严。材质⑥在人,因之而已,而我何与焉?是之谓宽严适宜。故我未尝不宽而不以宽言也,未尝不严而不以严言也,未尝非宽严得中而不以宽严得中言也。夫是以事无隐情⑦而教无遗术⑧。尔小子固当仕有官职者也,宽严之理所当知也。故特训之小子志之。”
国子先生退朝之后坐于堂上,诸位学生服侍在先生周围。先生说:“学生们过来,我问你们,我待你们是严厉呢,还是宽松呢?”有的学生说:“宽松,学生们铭记在心,感戴不忘。”先生说:“不是的,我待你们不宽松。”又有的学生说:“先生很严厉,学生们畏惧您的威严,因而不敢犯错误。”先生说:“不是的,我待你们不严厉。”又有的学生说:“先生宽严适中。”先生说:“不是的,我没有做到宽严适中。”学生们都围上来问先生到底是严是宽。先生说:“宽还是严,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吗?我这么问你们,是为了试探你们啊。你们还不懂得宽严的道理。我告诉你们吧:宽松是对遵从教导的学生们来说的,严厉是对不遵从教导的学生们来说的,哪里有固定的用法呢?假使一定要宽松,对那些冥顽不化不遵循教导的学生来说,不就显得纵容了吗?假使一定要严厉,对那些一直以来遵从教导的学生来说,不就显得苛刻了吗?假使一定要宽严适中,如果学生们全部应当使用宽容的方式,那么不就失去严厉那一半的作用了吗?如果学生们全部应当使用严厉的方式,那么不就失去宽容那一半的作用了吗?因此,学生们如果全都遵从教导,我就完全使用宽容的方式;全都不遵从教导,我就完全使用严厉的方式;遵从教导者多,我就多使用宽容的方式;不遵从教导者多,我就多使用严厉的方式。具体到某一个学生来说,开始的时候遵从教导,我就采用宽松的方式;后来不遵从教导,我就采取严厉的方式;到最后又遵从教导了,我就仍然采取宽松的方式。如果他开始的时候不遵从教导,我就采取严厉的方式;后来遵从教导,我就采取宽松的方式;最后如果又不遵从教导,我就仍然采取严厉的方式。有一分遵从教导,我就采用一分的宽容;有一分不遵从教导,我就采用一分的严厉。才能器质在于个人,我只是因材施教而已,这与我个人的好恶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所说的宽严适宜。因此,我从来没有不采取宽容的方式而不用宽容的言论,也从来没有不采用严厉的方式而不用严厉的言论,更从来没有不是采取宽严适中的方式而不用宽严适中的言论。因此,这么一来,事情就不会有隐情,教育也不会有隐藏的手段。你们这些学生以后是要走上仕途当官的,宽严之理应当知道。因此,我今天特意讲解宽严论让你们记住。” 退食:退朝就食于家或公余休息。出自《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未之达:还不懂这个道理。 率教:遵从教导。 纵:纵容。 苛:苛刻。 材质:才能器质。 隐情:难言的事情。 遗术:前人留传下来的技艺、方法等。
洋洋洒洒五百多字的一篇《宽严训》,满是金玉良言、肺腑之论,道出了陆陇其对“宽严”的深刻认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宽”好,还是“严”好?陆陇其认为,“宽施诸率教者,严施诸不率教者也,何有定用?”在此,他定下一个基调:“宽”是针对“率教者”的,“严”是针对“不率教者”的,“宽”还是“严”,没有一个定论。如何确定实施“宽”还是“严”呢?陆陇其认为,对于集体来说,“诸生全率教者则全用我宽,全不率教者则全用我严,率教者多则多用宽,不率教者多则多用严”;对于个人来说,“始而率教则用我宽,继而不率教则用我严,终而又率教则仍用我宽也。始而不率教则用我严,继而率教则用我宽,终而又不率教则仍用我严也”。以此看来,实施“宽”还是“严”的客观标准是:“一分率教,我有一分之宽;一分不率教,我有一分之严”;理论基础是:“材质在人,因之而已”,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陆陇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宽严相济的办法做好教育工作的经验之谈,对于担任私塾先生的读书人来说,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指导价值。陆陇其以宽严论教育,又不局限于教育,他在这则格言的最后指出:“尔小子固当仕有官职者也,宽严之理所当知也。”如此看来,陆陇其的《宽严训》不单单是论述教育中的宽严问题,更意在论述政治中的宽严问题,提醒诸生要懂得宽严之理,在以后的施政中做到宽严相济。陆陇其两任知县、一任御史,勤政爱民,怜贫惜孤,宽刑恤民,被称作清官、循吏、直吏,在政治实践中很好地做到了宽严相济。陆陇其宽严论源于儒家倡导的“致中和”的政治理念。《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普天下之人最大的根本,“和”是普天下之人应当共同遵守的普遍规则,“中和”才能让天下万物各行其道、各得其所。陆陇其的宽严论不但适用于教育领域,也适用于政治领域,对于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123. 有利无害
眉公先生①云:“天下事利害恒相半,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老幼,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故有全利而无少害也。”信哉斯言乎!先生格言充栋②,此更切于教人读书。特引一条以为训,有儿孙者共勉之。
眉公先生说:“天下之事,利害各半,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唯有读书。不论是富贵或贫贱、老人或小孩,读一卷书有一卷的好处,读一天书有一天的好处,所以说读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确实是这样啊!陈先生的格言汗牛充栋,这句话更是契合于教导人们读书。因此,特意引这一条用来当作训诫,家里有儿孙的要共同努力。 眉公先生: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诸生,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著有《眉公全集》。 充栋:“汗牛充栋”的简化。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指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来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古语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往今来,读书是人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有关劝人读书上进的篇章汗牛充栋,代有佳作。陈继儒《小窗幽记》中就有很多关于读书的格言,如“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又如陆陇其此处引用的这则。后一则格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读书“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把读书看作是“有利无害”的事情,从性质上肯定了“读书有利”;二是“不问贵贱、老幼,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倡导勤读诗书,开卷有益,活到老、学到老,从适用年龄上提出了“终身读书”。陆陇其引用陈继儒的格言来劝人读书,肯定了陈继儒的“读书有利”“终身读书”等看法,体现了他对青年学子读书上进的殷切希望和真切关怀。
124. 当借即与
- 二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科目[图]
- 职业培训规定你了解多少?[图]
- 足疗店前台是做什么的[图]
- 面试时,包装和直率同样重要[图]
- 糜烂的吃法糜烂的效果和作用[图]
- 妊娠期妇女应警惕心肌炎[图]
- 初生婴儿的特有现象[图]
- 十一条高招帮你驱走乳房胀痛[图]
- 是否吃多了自己测一测[图]
- 日常保健最常用的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