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三十一章,从各个方面记述了孔子的德行,除了孔子本人的言论,也多有他人对孔子的评说。虽然内容丰富,孔子的政治理想、为人、学识等都有所涉及,不过细加寻绎,还是能看到本篇最核心的内容则是如何在一个变化万端的社会中安身立命的问题。孔子重视把握人类发展规律,并严格掌控自我以适应客观规律,正是这样,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人生态度,也正是这样,才使得他的言行能够超越内在的思想局限,而对后人久远地发生影响。本篇首章提出的论点是学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孔子“罕言利”是不言而喻的,在《里仁篇》,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表明了他重义轻利的基本态度。但孔子并非绝对地排斥利,关键在于利的获得不能违背道义。至于孔子罕言“命”与“仁”的问题,则众说纷纭,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解释,难以取得统一。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1)。
(1)罕:少。与:连词。一说赞许,如作此说,那么句子在“利”后断开。今从前说。
孔子很少谈到利、命和仁。
9.2 达巷党人曰(1):“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达巷:地名。
达巷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他学识渊博,而不以一项专长来树立名声。”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我专干哪一项呢?驾车吗?射箭吗?我还是驾车吧。”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1),俭,吾从众。拜下(2),礼也。今拜乎上,泰也(3)。虽违众,吾从下。”
(1)纯: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