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土城的葛云飞在激战中惊闻晓峰岭、竹山门失守和王锡朋、郑国鸿两总兵为国捐躯的噩耗,悲愤异常。他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于是他将自己的印信交给随从军官,激愤地说:“你快回大营请求援兵,趁敌人立足未稳反攻,我就算死了也要化为厉鬼相助!”
当攻占竹山门的英军合而为一向土城冲来时,葛云飞果断下令调转炮口向竹山门方向轰击。可是由于连日大雨,四千斤的大炮深深陷入淤泥之中,难以转动。形势非常危急,只听葛云飞振臂一呼:“跟我杀贼去!”说完带头跃出土城杀向敌军。二百多名亲兵紧随其后,与英军展开肉搏。战斗中,葛云飞的大刀砍折了,他拔出战前打就的“昭勇”、“成忠”两把佩刀继续砍杀。杀到竹山门山麓时,他的右脸已被削掉一半,右手臂也被砍断,全身受了四十多处伤,血流如注,但他仍竭力拼杀。忽然,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胸背,他“立竹山门崖石而卒,尸植不仆,手擎刀作杀状”。就这样,葛云飞和他的将士英勇牺牲,定海陷落了。
定海的失守,主要原因不在于英军无法抵挡,而是钦差大臣裕谦的战略决失误。裕谦作为一个满蒙大臣,怀有一腔报国热情,然而却缺乏“制寇之才”。他把精兵良将布置在孤悬海外的定海岛上,希望在那里与侵略者一决雌雄。事实上,英军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在孤立的小岛上与之硬拼,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当时,林则徐和领命驻守定海的葛云飞都先后就此提出过建议,可惜裕谦杀敌心切未予采纳,终于使定海在激战六昼夜后再度落入敌手。
英军占领定海后,又继攻镇海。裕谦率领四千人防守,他亲自登城督战。后因提督余步云溃逃,总兵谢朝恩战死,镇海也失陷了。面对国土沦丧,裕谦悲愤交集,含恨投水殉难。于是,英军在舟山群岛及其属区内设立了一个以丹尼斯为首的所谓军政府,对当地人民实行殖民统治。他们以此为基地,先后袭取了宁波、余姚等城。清朝守军除少数顽强抵抗外,大多闻风即溃,不战而逃。
道光帝得到定海、镇海等地相继失守的消息,并未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广州的奕山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来粉饰自己,谎报说广州战争大胜。昏庸糊涂的道光帝对中英战争的实情并不了解,信以为真。他认为,既然一个“靖逆将军”能打败英军,再派一个“扬威将军”去浙江也同样能打败英军。于是月日,他委任奕经为“扬威将军”到浙江进行反攻。
奕经虽然接受了反攻的命令,但并不坚决主战。经过他的老朋友臧纡青的再三劝告,他才逐渐定下了决心。
臧纡青还提出了一种“遇散便攻、见夷即杀”,“人自为战、战不择地”对付侵略者的战术。这实质上就是游击战术的一种表现,也是较弱的军队抗拒较强的和有组织的军队的有效方法。然而奕经只是表面上同意,实际上却没有按这条建议准备。
奕经领受了办理浙江军务之责后,于月初到达苏州,一住就是两个月,未曾检阅一次部队。年月日,他忽然梦见英军“纷纷上船,窜出大洋”,以为“吉兆”,决定克期进驻绍兴,准备一举收复宁波、镇海、定海三城。月日,他在准备不充分、时机未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反攻宁波,终以大败告终。
相对清军的屡战屡败甚至不战而败,东南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却呈高涨之势,在敌后坚持抵抗侵略者的战斗,以浙东人民在黑水党领导下的斗争最为引人注目。